不管自主还是合资又或者外资,陆陆续续都投来了关注的目光,其中,碳硅周榜所代表的销量意义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但即便如此,很多厂商都还是抱着观望之心来看这家位于临港的车企发展。
正如反应最激烈的广汽丰田所言,挤销量,搞推广,这不是罕见操作。
过去就有如碳硅集团这样操作的车型,未来也一定不会少。
碳硅能立住一周的销量不算本事,能立住两周才算呃,也不算本事,能立住一个月两个月乃至一年才算是真本事。
业内很多同行的心态很相似,上面要推碳硅,那就且冷眼看着,乌云难蔽日,真金不怕火潮水褪去自然能看到谁才是裸泳。
相较于碳硅的业内同行,更广泛的用户们对于这家新车企的感受自然更加淡漠。
一周1215,一周1326,合计2541辆的半月销量,营收超过7亿,这种价位的这种成绩让车企侧目,但仅仅两千多位车主的选择相较于全球第一汽车市场的广阔用户自然如杯水车薪。
贺少司就是一位瞧见类似广告或者新闻都一掠而过的人,即便扫到“终身质保”这类关键词也嗤之以鼻,你说终身就终身,倒闭了能去找谁?
他确实有换车的打算,但不会把国产的新车企纳入备选名单。
不过,贺少思在自己经常看的电子产品测评里注意到评论后才后知后觉的发现,“百晓生测评”百测和造车的幕后都是同一家,而在瞧见百测的回应之后稍微来了些兴趣。
你们什么时候测你们老板造的车啊?就等着看你们的评测再考虑呢!
我们在车没发售的时候就申请了,上市和发售这半个多月也申请了好几次,但都被拒绝了,短时间里可能测评不了,以后有机会测评一定能拿到更深入的素材,敬请期待待待(无奈)。
贺少思颇为惊奇,转而抽空在下班的时候搜了搜其他人对这辆国产车的测评,找到了“38号车评中心”在优酷网上最新一篇“碳硅集团‘九州Max深度测评”的视频。
“38号车评中心”是去年在优酷网上进行车评与测评的汽车垂直类帐号,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耕耘,算是小有名气。
贺少思用测评下饭,刚吃两口就听见38号的开场白。
“这次的深度测评可能是我做账号以来最深度的一次,但这个要等下说。”
“我身后这款由碳硅集团出品的九州Max是过去半个月里汽车圈很出名的一辆国产六座SUV,上一周也是被我从朋友那里借来了。”
“之前测评车辆的时候,我最不愿意说外观设计,因为我觉得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这款九州的圆润前脸加上前后环绕式灯带,刚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我开了几天忽然很能接受了。”
“至少,这款车型的外观很有辨识度。”
”‘九州’上市只有半个多月,但它的售价并不低,结合它的成绩,让我产生了好奇,第一天上手时的感受,我不知道我这么说会不会让你们有我拿了广告费的感觉,但我确实没拿。”
38号抛出观点前才打了预防针。
贺少思停下筷子,饶有兴趣的等待屏幕里这种一定不常规的结论“豪华感,我坐到这里的第一个感受竟然是豪华感,这辆Max是外黑内棕,这个皮质感受这个入手材质,我总觉得哪里哪里都不对劲。”
“然后,我加了这个,一切就都回归正常了。”
测评视频里切换到车辆驾驶位的画面,方向盘上的碳硅Logo被贴上了奔驰的三叉星徽标志。
贺少思愣了愣,再看刚才已经扫了好几眼的屏幕和内饰,瞬间也觉得顺眼了很多。
之前觉得那几块屏幕是花里胡哨,现在再看,这就是科技与豪华的结合啊!
他再翻评论,顿时发现大家都有同感,以前没觉得品牌能带来这么强的影响,现在这么一看,呃,还真挺根深蒂固。
“如果这一款由奔驰出品的新车,我认为它的品质也足够配得上它的品牌,换言之,对于国产车来说,确实是惊喜之作。”
“九州Max给了很多很多配置,让我在驾驶中感受最深的是这样一款5米出头的车竟然显得颇为灵巧,而这要归功于它的后轮转向,这里我说一句,我的测评都是基于顶配版的九州,标配版的没借到,以后有机会借到会再发一期。”
“事实上,我也研究了两个版本的不同,标配Pro给出的功能也绰绰有余了。”
“新能源车是不缺动力的,比亚迪这两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过去单凭这些并不足以让新能源获得更多的认可,九州过去半个月的销量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贺少思用纸巾擦了擦嘴,往后拉了进度条,想找找测评前面所说的“最深度”是什么,结果,他很快就找到多幅画面所展示的东西。
屏幕里一直没拍到的右侧两个车门都有深深的损伤痕迹。
38号指着伤痕,满脸无奈的说道:“前天晚上,我把车停在路边的停车位,第二天开的时候才看到不知道是被什么车碰到车门,去调附近的监控却发现车位那里没有覆盖到拍摄角度。”
他脸上表情到此一变,庆幸的说道:“幸好,这辆九州自带‘哨兵功能’,拍到了晚上那辆肇事车,是倒车的时候用车尾撞到我的车门。”
贺少思惊奇的看到由九州Max的摄像头拍到的异常情况,一辆白色轿车倒车碰撞,已经被38号打了马赛克的车主还下车查看,用手摸了九州受损车门后左右看看,随即驾车离开。
“我靠!!”
贺少思点了暂停,看了评论区里和自己同样惊讶的人,然后继续播放。
“我们昨天已经把这段录像提供给了交警部门,就在今天拍摄之前收到消息,人已经找到了,对方刚开始还不承认,然后看到传过去的视频才不得不承认。”
“虽然是别人肇事导致的损失,但我对朋友还是很歉意,新车啊这是。”
“对于‘九州’的这个‘哨兵模式功能,我只能说,我呼吁所有的车企都可以考虑增加这样的功能!”
“作为常年用车的人,我从我个人的感受出发,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功能。”
测评里闪过了数张车门或轻或重的照片,都是曾经遭遇开门杀的汽车。
贺少思同样是常年开车,而且,他几乎遭遇了和38号一样的情况,区别是没找到肇事方,只能自己郁闷修车。
他再把视频进度条往前拉,补上之前错过的部分,囫囵吞枣的看完这期测评。
不管如何拍摄,实车的质感是难以体会的,38号同样在视频里表达了这一点,并且,基于他对国产车惊喜的感受,建议观众可以去4S店试乘试驾。
贺少思看完测评,想着“38号车评中心”给出的赞美,想着他“适合家庭但不适合注重驾驶感受”的观点,心里忽然有点意动,自己家里正在考虑二胎,或许真可以最起码,可以去4S店看看权当是捧个人场了。
贺少思萌生对“九州”这款车的兴趣,转而便闲着没事的搜寻相关信息,很快就发现一则源自碳硅集团创始人的消息。
百晓生论坛对于碳硅首车的讨论度是比较高的。
叠加两个周榜所展示的市场接受度,尽管有现金补贴和部分城市免费牌照的刺激,实际落地至少超过28万的价格还是自主品牌破天荒式的表现。
到底如何取得这样的表现呢?
百晓生论坛上面出现了热烈的讨论。
有一条回答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不算补贴,单车成本30万,你去卖也就能卖掉,那些敢于吃螃蟹的确实有勇气,但也真的有眼光。”
单车成本30万?
毛利不到15个点?
论坛上很多人不相信碳硅首车的成本会这么高,也有人不断@俞站长,希望他给个明确的答案。
俞兴这次倒是真被@出来了。
他出来是辟谣的:“不是30万,怎么会是30万,单车成本32万了。”
论坛用户们纷纷难以置信。
俞兴给了解释:“碳硅这个阶段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啊,借着补贴的机遇,用质换量,有了量就能用规模压低成本,成本压低就能继续保持竞争力,九州现在成本确实32万出头,后面卖好了会降的,交个朋友嘛。”
百晓生论坛里的很多人被这个逻辑说服了。
贺少思同样如此。
虽然搞商业的好像都不要脸,但这位俞总似乎名声是不错的。
如果这车现在成本真是32万,管你车企怎么打算,我拿了补贴之后确实就只需要付出28万多的资金啊,不正是享受到了“便宜”买的机会吗?
贺少思出现这种想法,没有真就只锁定“九州”这一款自主品牌的车型,随即又以这样的预算来寻找其它同样能拿到补贴的车型。
结果……真就只有“九州”了。
价格相近的倒是有一款1月亮相的比亚迪,只是,贺少思对于BYD在家乡的谐音总觉别扭,一直也认为它出现在生活周围里的车型就是低端品牌。
以及,他又耐心的看了看关于“唐”的测试视频,但车型表现与心中期望的落差是比较大的。
3月13日,贺少思终于抽空去实际看了看碳硅九州。
车还没摸到,第一体验就是4S店的人是真多。
好不容易摸了车,入目所见与上手感受都给予了符合预期乃至超出预期的回馈。
“你们那个哨兵功能是什么样的?”
贺少思向碳硅员工发出自己的询问,然后就看到不少潜在客户都变得更有兴趣,似乎很多人和自己一样都注意到了这样一种可以让人在某些时刻不那么恼火的功能。
测评,搜索,试驾。
从毫不在意到颇为满意,唯一一点的问题就在于品牌。
一家没有任何名气的品牌到底值不值得赌一把?
至于同样让很多人在意的增程新能源,贺少思反而没那么在乎,就是没有电,这不也用着2.0T的发动机嘛。
贺少思仍旧心里犹豫,也向催单的客户经理坦言了自己的顾虑。
“贺总,我得明确一点,我们的2.0T实际上是不直接参与动力驱动的,它承担的是发电功能,这一点和传统油车还不一样,所以,它叫增程器。”
“至于品牌,碳硅集团确实是新品牌,但我们不是没有名气,全国20万起步的SUV,我们能做到前三,不谦虚的说,名气会快速积累起来的,品牌力也是这样。”
“我们截止到这个月底还有首发权益,过了这个月,首发权益不知道能不能延续,就算延续,很可能也要收窄部分权益或者和小定现金优惠对冲。”
俞兴在发布会上就明确了首发权益是从2月21日到3月底,包含终身无限流量、终身免费道路救援、价值2000元的电动踏板、价值2000元的车顶行李箱。
贺少思知道这一点,但车是大件,他还是得和家里人商量商量才能确定。
3月15日,碳硅集团的第三个周榜亮相,交付成绩延续了热度的稳定,江浙沪一带同时又新增5家直营门店,将成绩提升到1468辆。
1215,1326,1468。
连续三周,碳硅集团的交付量不断攀升,据说工厂产能也在稳步爬升。
贺少思的第二次试驾是带着老婆与孩子,结果,这一试就差点当场把车定下来,九州丰富的功能在如今的市场上十分能打。
于是,最后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到底是买九州Pro还是Max?他最近看了很多测评,不少人都说顶配版的反而更有性价比。
贺少思除了浏览近期多起来的测评,这段时间也多了一个经常逛百晓生论坛的习惯,意外发现这里真挺活跃,也真挺鱼龙混杂,亲眼瞧见一个帖子里有两个匿名用户互撕,结果下了马甲之后发现是上下级更有趣的是,关于碳硅集团的首车上市,论坛里冒出一种说法。
这汽车圈的竞争力也没想象中那么强啊,都没把俞博士的真面目逼出来。
贺少思看到这种帖子里的热闹,转而才又去补了碳硅集团创始人俞兴更细致的行事风格,发现由互联网转到汽车行业的他确实稳健很多。
3月23日,正当贺少思下定决心,要趁着首发权益还在时订车,又一则新鲜的测评视频出炉,打消了他订车的决策,重新变得观望。
上午十一点,车评人“老翔”在优酷网、汽车之家等多个平台上传了标题为“多项成绩与宣传严重不符,九州质量存在疑问”的测评视频。
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曾经出现在发布会上的麋鹿测试成绩出现很大偏差。
俞兴当时宣布的成绩是75km/h,称之为全球中大型SUV麋鹿测试的第一名,与之对比的是Jeep大切诺基的63.5km/h,宝马X5M的72km/h等等。
然而,“老翔”的测试结果是“九州”在时速57km/h就差点翻车。
成绩造假?难以复刻?
如此一期测评迅速引发传播,并引起对碳硅九州的广泛讨论。
碳硅集团刚开始没有注意到这样的测评,是在次日的传播之后才注意并且从一线销售那里也得到来自潜在客户的疑问反馈。
到了晚上,测评的质疑、相关讨论与影响呈现在俞兴的面前。俞兴简单看了视频里的测评画面,询问崔之愚:“有问题?”
“应该是有问题,但这个测评没给车内操作画面,外部视角也切的比较巧妙。”崔之愚斟酌道,“这个车评人的体量不算很大,这两天是开始有点火了。”
俞兴和崔之愚对于九州的麋鹿测试都很有信心,因为都是经过反复的测试,即便有波动也不会误差到这种地步,正如这位“老翔”所说,这不是误差,已经是严重不符,属于欺骗了。
“评价当然是可以的,好的坏的都可以,但还是得拿着事实来评,可以在一个事实上有不同的角度,但不能捏造事实来寻找想要的角度。”俞兴如此表达意见,又说道,“我们车辆的数据机构是挂靠在申城那边的。”
崔之愚点了点头,这是公司1月份和申城达成的探索式合作,专门用来保管车辆运行的实时数据,公司留存一份,官方保存一份。
俞兴再看崔之愚,问道:“我们是招了法务的吧?”
崔之愚反应过来,连忙说道:“那先确定是哪辆车,然后再检索数据,最后依照程序处理,按照叔叔的要求来公布数据,师出有名。”
俞兴微微点头,几乎能确定是被动了很大手脚,而这种验证在新能源车上并不复杂。
等到崔之愚离开,他再考虑这件事就觉得这类测评还是有推手的,但小黑不算黑,扭曲事实就不太行了。
黑也要讲究基本法。
就像过山峰做空是拿真凭实据,而不是捏造事实。
俞兴思忖片刻,喊来秘书,嘱咐道:“你给我整理一份汽车落地加价那一类的行业潜规则,过两周是申城车展前的业内活动,我来聊一聊。”
章阳煦精神一振,知道老板向来是不吝于和同行论道的性格,先前无车可论,如今周榜在手,道德高点该占就得占。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