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都市小说>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299 叠加(5k)
  贾跃亭从临港离开的心情很糟糕。

  他没想到俞兴完全不吃自己这一套,事实上,自己很早就向这个人示好了,当时就有考虑到未来或许存在的合作空间。

  然而,姓俞的当时收钞票的时候笑眯眯,现在却全然没有一丝情面。

  贾跃亭苦思冥想,不知道自己或者乐视哪里和临港这边有过冲突,不管新能源还是移动互联网,两边都一直相安无事啊。

  事已至此..

  如果是姓俞的,他会怎么做?

  贾跃亭坐在车里抽着烟,回想碳硅集团的新车发布会,回想自己亲自试乘试驾过的“九州”,心里满是遗憾和后悔,乐视去年也宣布造车了,但他真没想到新能源的车真能到做到这种程度。

  姓俞的能把车造出来,这并不让人意外,但能做出这样好的车,那就太意外了。

  摆给大家看的原型车和真正能推向市场的量产车,这是两码事。

  贾跃亭心里情不自禁的冒出来一个念头,如果乐视是真的在认真造车就好了.

  他有艳羡和不甘,如果乐视能造出那样的量产车,自己在发布会上的效果绝对比俞兴好很多,这个人在舞台上应该多谈梦想,应该多谈自主产业的发展。

  贾跃亭摇头叹气,但也迅速的抛开杂念,转而考虑如何更好的把故事说下去,不管碳硅集团的销量最终如何,这样的产品出现,对于新能源的故事来说都是一个利好。

  他在即将抵达机场的时候得知之前也在临港的奇点汽车团队已然前往铜市洽谈合作,心里一动便从别人手里要来沈海寅的电话,热情的与这位前360副总裁聊了许久。

  两人是有共同话题的,既能聊新能源,也能聊临港这边的倨傲。

  贾跃亭在沈海寅身上总算找回自己的魅力,转而立即更改决定,打算飞去铜市,看看那边有没有助力自己故事的更好机会。

  ...

  1000块钱。

  车马费真就1000块钱?!

  邱嘉佑真是震惊了。

  碳硅集团的发布会已经结束两天,除了首日的伴手礼与1000块钱,还有那一顿饭,临港真就没了别的表示!

  这简直辜负了自己给碳硅集团发报道的真心!

  当然,因为首日的车马费没有“给足”,第一天的报道就是很客观的情况,大致罗列了“九州”两个版本的配置与价格,以及正常笔调的临港见闻,没有吹,但也没有黑。邱嘉佑对俞兴的印象不错,这种情况的“没有黑”已经是付出了真心。

  只是,不管自己还是同行,确确实实都没有后续的费用,那就真让人恼怒了。

  1月24日,邱嘉佑再度探访碳硅集团,这次不是到临港,而是去看它位于申城浦东世纪汇购物中心的线下门店,打算积累后续报道的素材。

  他是上午11点抵达的门店,然后就被这里的客流量给震惊到了。

  今天不是周末,周二的工作日时间,门店这里竟然几乎算是座无虚席。

  邱嘉佑没有表明记者身份,只是与一部分脸上带着好奇的人一样凑到店里的展车附近,别人看车听讲解,他则是看别人。

  “九州Pro叠加国补和申城补贴,再加上现在还有的小定现金优惠,落地28.68万,它就是这个价位的配置最丰富的中大型SUV,没有之一。”

  “这样比较可能不合适,但很直观,2015款的奔驰E,我就不说E200和E260的配置了,就说E320L,它指导价是59.8万,门店优惠8万左右,落地要67万左右,可是,它没有车窗一键升降,没有后排独立空调,没有自适应巡航,没有电动后备箱,没有无钥匙进入,没有后排独立空调..”

  “我不是想攻击奔驰,我只是想通过对比来更为直观的展现我们在首款车上的诚意。“碳硅的员工站在车前侃侃而谈,既没有拿价位更靠近的汉兰达对比,也没有拿奔驰SUV对比,而是用了一款影响力更广泛的车型。

  这时,人群中有人笑道:“奔驰这也没有,那也没有,但我就是想买奔驰怎么办?”

  车前的员工微微一笑:“这位先生,没问题,等会我们可以加个微信,我可以帮你找找奔驰更优惠的价格,我的上一份工作就是在奔驰4S店。”

  人群发出笑声,这位对奔驰的熟悉好像就能理解了。

  邱嘉佑是在发布会那天就知道碳硅集团诚意的,他又听了一会,端了一杯碳硅员工递过来的热咖啡,一边溜达看门店里的宣传物料,一边竖起耳朵聆听潜在客户的讨论。

  靠近窗边坐着的明显是一对情侣,不知是否结婚,但看起来还挺年轻。

  女:他们试驾好慢啊,怎么不能多开几辆车呢?

  男:店里要放静态的,外面没法放太多吧,我还真没想到,来看车的比那边的奥迪都多了。

  女:奥迪新车里的味太大了,我觉得这个上面写的那个PM2.5过滤挺好的,刚才坐车里也没什么味。

  男:说是环保材质,不知道里面都是怎么用的。

  女:反正奥迪是PASS了,我不喜欢,这个车还有一点我挺喜欢,它上面摸起来很软,都是毛毛。

  男:那叫翻毛皮。

  女:奔驰有吗?男:奔驰没有。

  女:奔驰那么豪华,怎么没有呢?到底谁是豪华车啊?

  男人仿佛被问住了,过了一会才给出一个答案:当然是奔驰,能用更少的东西卖给你更贵的价格,这才叫豪华啊。

  邱嘉佑端着咖啡,差点笑喷出来,再侧头看,旁边的女人也无言以对了。

  他仔细观察了几眼,瞧见这对男女的手上带着婚戒,看起来是已经成家了。

  邱嘉佑这么在碳硅门店里徘徊许久,或是听见对免费牌照的讨论,或是听见对丰富配置的询问,或是听见对新能源未来的担忧,但大部分确实都在认真了解,而不是单纯的看热闹。

  碳硅这车的市场反响还真不错?

  邱嘉佑心里升起忧虑。

  中午就在附近吃饭,还没吃完便接到总编的电话,询问碳硅集团的一线市场反馈。

  邱嘉佑老老实实的说着感受:“这个车刚上市,热度真不错,我看碳硅员工的嗓子都哑了,估计前面两天的客流量也很好。”

  电话里询问:“能拿到更具体的销量情况吗?”

  “我加了他们销售的微信,在店里问的时候没问到,晚上回去的时候再套套话。”邱嘉佑说着小计划,又凭借自己的经验给了个模糊的评估,“就现在这种情况,碳硅的门店就20家,我感觉第一个月或许是能卖个大几百辆的。”

  不管后续的报道内容怎么样,他现在都是在对客观现实讨论和分析。

  大几百辆绝对是邱嘉佑的夸赞,乃至于他把这话说出来都觉得自己过于乐观了,30万上下的大几百辆是什么概念?

  现在新能源单月销量前列的众泰集团,它一辆车就落地几万块钱,也就几百辆而已。

  碳硅集团如果能稳住单月大几百辆的销量,亏肯定是亏,但后续降降价或者继续推更便宜的车型,也应该能发展的不错,毕竟,Pro满配式的配置完全可以减配一部分。

  电话的另一端沉吟了好几秒才说道:“百晓生上面有消息,说是碳硅集团这款车的反响十分之好,据说小定数量都有几千了,你觉得这可能吗?是不是临港想炒作啊?”

  邱嘉佑愣了愣,数千小定?

  21号上市到现在,满打满算就四天时间,一款新能源的新车能拿到数千小定?

  这是什么概念?小定转大定,大定转锁单,单周就好几百?单月一两千?

  二线豪华品牌也不过如此了吧。

  他念头只是一转就断然否定道:“不可能!绝对是造势!我在碳硅的4S店里观察了,很多人都是在问在看,真正签单的没看到多少,小定也是能退的!”

  电话里对于自家记者亲眼的判断是比较相信的,也是说道:“我也觉得不可能,碳硅这个车给的东西挺多,但买车的压根不需要那么多,什么电视,什么冰箱,完全没必要,就是嘘头。”

  邱嘉佑“呃”了一声,有点小小的不同意见:“我觉得冰箱还行,冬天喝点热的,夏天喝点凉的。”

  电话另一端不置可否:“你下午再看看,这两天有空再去临港采访采访。”

  邱嘉佑应了下来,挂断电话之后琢磨这个消息,还是觉得不靠谱,觉得百晓生上面那帮搞互联网的压根不知道汽车行业里这种定价和销量的概念。

  他吃着饭,刷着抖音,忽然刷到一条九州Max的提车视频,心里冷不丁冒出一个念头,万一呢..

  万一的话,那碳硅集团就更应该和媒体搞好关系。

  邱嘉佑这么一想,倒觉得自己应该期待碳硅的销量上去了。

  ....

  “俞总,俞总,长城的王总刚才还给我发消息呢,问我们网传的小定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会议室里来参会的副总裁崔之愚兴致勃勃的趁着还没开始,聊到一个新情况。

  百晓生论坛上面有人透露消息,声称碳硅集团首款车型的市场反馈火热,已经积累数千个小定,而这立即引起论坛网友的讨论,毕竟,己方算是碳硅集团的半个娘家人。

  问题在于,“九州”的定价注定它不会取得那么好的成绩。

  因为...过去没有自主品牌做到。

  没有也就意味着市场是需要被敬畏的。

  然而,这则爆料有鼻子有眼,发帖人虽然披了马甲,但和质疑的网友怼了几句之后竟然拍了张供应商的物料单,转而倒是让部分人将信将疑了。

  碳硅集团的员工是几乎不上百晓生论坛的,一是知道后面就是自家老板,说是匿名马甲,但怎么也匿不到老板头上,二是本身属于制造业,也不怎么和“互联网的茶水间”贴合。

  所以,在碳硅发布会的四天之后,关于销量的反馈率先通过供应链的员工爆料出来。

  俞兴饶有兴趣的问道:“王总倒是挺上心,你怎么回答她的?”

  “王总是我的老上司,她问我..嘿嘿。”崔之愚笑道,“我就回了句‘一眼假,怎么可能啊’,她就没动静了。”

  崔之愚说的是真话。

  确实一眼假。

  截止到1月24日傍晚,碳硅集团的九州积累的小定数量已经破万,第三天和第四天相较于前两天虽然趋势走低,但加起来也有三千多,最新数字就是10519。目前摆在碳硅集团的一线市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消化能力,20家门店的承载能力有限,这也被认为是后面两天小定数据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司正在努力推进建设江浙沪地区的新门店,预计将会在下个月中下旬起到部分缓解作用。

  同时,九州销售遇热的情况也对临港这边提出一个问题。

  这种局面是否是可持续的?

  如果是,工厂生产线要不要进行简易的扩产?

  碳硅工厂生产线的规划产能是6万/年,这个数据的基础是常规的双班制,而如果后续销量一直紧俏,生产线可以改为压榨产能的三班全负荷,再加上对工艺的优化,极限产能可以逼近到10万左右。

  行业里正常来说,这样也就是应对短期的订单峰值,比如季度促销,也不会真就全年都这么搞。

  所以,如果碳硅集团的首款车型真能持续热度,6万常规产能的生产线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建设第二条生产线需要更多的资金与更长的时间,不用新增核心设备和扩建厂房的简易扩产就成为一个备选方案。

  比如,焊接或涂装增加1-2个临时半自动工位,增加物料缓存区来减少等待,与一线销量体系配合来增加相同车型的批量生产。

  简易的扩产大概只需要投入生产线10%的成本,预计可以把常规产能从6万扩增到8万左右。

  俞兴听着大家的讨论,一方面是对不同扩产方式的确定,一方面是对市场热销情况的忐忑。

  九州面世的效果都出乎了俞兴的预料,更何况是崔之愚、蔡俊辉等人。

  决定着扩产方式的关键就在于对九州未来市场的判断。

  崔之愚总结了目前的情况,询问负责销售的蔡俊辉,想听到一个比较靠谱的判断。

  蔡俊辉是从大众跳槽过来负责建设销售体系的,他听着副总裁的问题,沉吟再三后还是没敢说出答案。

  他觉得九州的热度可以持续,但是.九州热度能持续总觉得违反行业常识。

  他当初跳槽来公司,觉得老板口中那个“5万辆”都是难以实现的目标,现在扩产不就是认为今年的销量可能已经不止于5万辆了嘛。

  如果超过5万辆,扩产一是缓解今年的交付压力,二是为明年的销售做准备。

  崔之愚见蔡俊辉不说话,有些不满道:“蔡总,你犹犹豫豫的,你就说呗!”

  蔡俊辉一咬牙,说道:“我觉得能持续!”

  崔之愚点点头,刚要说话就见对面改了口。

  “嗯,也不一定,这个市场情况....”蔡俊辉瞧见老板的视线扫过来,忍不住又改了口,提到一个竞品的存在,“汉兰达年度改款要在4月上市了,它很可能会对我们造成冲击。”

  汉兰达的七座车型是九州一个比较直接的竞品。

  九州没上市之前的研判里是这样,蔡俊辉连续四天泡在一线的观察也证明不少家庭客户确实在考虑汉兰达,还提到对改款车型的等待。

  “汉兰达的竞争问题,它只是一个年度款,不是全新改款,顶多是针对去年的第三代微调。”崔之愚皱眉道,“它能调什么呢?搞个电尾,搞个座椅通风,我不觉得它会造成比目前车型更大的竞争压力。”

  蔡俊辉摇头道:“我只说我在门店里看到的,以家庭为主的客户确实在等汉兰达,我们不能轻视汉兰达,它在一线都是要加价两三万才能提的车。”

  崔之愚冷笑道:“就是这种加价才会把更多的客户往我们这里赶,我从始至终都相信我们汽车产品本身的竞争力,现在只是需要时间。”

  会议室里出现争论。

  俞兴听着这样不同角度的声音,思考良久后忽然问出一个问题:“你们说,我们有没有必要讨论第二条全新生产线的建设?”

  老板这话一出,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支持简易扩产的激进派觉得老板过于激进了...

  九州确实品质够硬,反馈优秀,但也不能这么乐观吧。

  俞兴的提议没有得到太多具体的回应,会议室里关于简易扩产的讨论却忽然像是按下的加速键,大部分人都开始支持简易扩产的决定。

  主要问题是乐观与更乐观这两派的选择嘛。

  下午六点半,天色已经黑了,会议结束。

  崔之愚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冲着老板笑道:“俞总,还是你的办法多,你一提新的生产线,大家都觉得简易扩产可以搞,虽然暂时影响点产能,但现在反而是最佳时间。”

  俞兴皱了皱眉:“你以为我是在开玩笑呢?”

  崔之愚收拾东西的手停住了。

  他看着老板,张了张嘴又立即闭上,会议室里不是两派,而是三派,乐观、更乐观、最乐观。

  崔之愚收起文件:“那个,俞总,呃,饿死了,我先去吃饭,生产线的事,咱们忙完这一阵再讨论。”

  俞兴瞧着副总裁溜之大吉的身影,摇了摇头。

  他今晚不在食堂吃饭,连续加了四天班之后得回家吃。

  只是,就在俞兴回家的途中,他接到了来自比亚迪王川福的电话,询问的也是网传的碳硅集团小定数字。

  俞兴考虑三秒,觉得过几天的周榜也要出来了,现在没什么好瞒的,直接告诉了对方:“那个不准了,现在已经过万了。”

  电话里的王川福出现一个明显的破音:“什么?!俞总,你...

  俞兴确认道:“真实数字。”王川福陷入巨大的沉默。

  与之同样沉默的是办公室里好奇的数位高管,正是他们撺掇着老板询问消息的真伪。

  此刻听着临港的答案,心情忽然变得比较奇怪,不是,哥们...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