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小说>修真小说>蜀山镇世地仙>第四百二十六章 紫微乘舆,山呼海应(5.5K字奉上,求月票支持~)
  明四百七十七年,早春。

  程心瞻乘狮回到云梯山,落到天梯顶上。

  云梯山群峰耸峙,山势险峻,因常年云雾攀附,得名云梯山。这里原先同红炉群岛一样,也是一处小宗小派与散修的聚集地,后来被南派所占,又被正道夺回,历经六次易手,一片破败,入目狼藉,最终是被程心瞻收复,得以恢复生机。

  云梯山最高峰名为天梯顶,是一座平顶山,占地不大,四面险峻,上面只有一座殿宇。此山几经易手,殿宇也是多次易主改名。

  程心瞻打跑恶鬼子后,收复云梯山,坐镇天梯顶,改殿名为「澄心殿」,并且就在此处点醒了时雨君。

  “经师。”

  看守云梯山的昨非子就在澄心殿前的石阶上打坐修行,见程心瞻回来,立即上前行礼。

  程心瞻点了点头,直截了当道,

  “我要在此闭关,你去山腰云生径处守着,我出关前,任何人不得登顶。”

  “是。”

  昨非子毫无二话,行礼后立即化作一团青光离开山巅,往山腰云生处而去。

  昨非子走后,程心瞻祭出法帕,与环绕在山顶四周的云雾融为一体。紧接着,他祭出法伞,化作一方青云宝盖,悬在天梯顶之上。再然后,他又把养在五府中五行法剑全部祭了出来,按五行方位,东木、南火、西金、北水、中土插进土里。土剑「陆断太阿」就插在大殿台阶前。

  他踏上台阶,并吩咐道,

  “你在此处守着,这次就不要打盹了。”

  狮子点了点头,知晓事情轻重,就在台阶上趴下,守在土剑之后。

  程心瞻拾阶而上,来到大殿门前。不过他也没走进去,就在门槛前的石砖上盘腿坐下,祭出了龙索,放在身边。

  此刻,他放眼远望,在他的眼前,是浩渺无垠的南海碧波。

  就这般,道士观海三日,坐看潮起潮落、乌飞兔走、斗转星移,静心宁神,随后闭目入定。

  在历经「肉芽」、「龙弓」、「莲房」、「藕精」、「果然」、「参宝」、「仙苞」等七次变化后,他又在梧桐山醴湖湖底修行半载,完成了第八次变化。辗转齐鲁、滇文、豫章、庾阳四地,为求真形,他思萌芽、炼龙索、观莲池、炼灵丹、学神通、溯仙树,历时六年,终于结束了命胚阶段的全部修行。

  历经八番变化,到此刻,他绛宫中的命胚才终于能称得上一句真正的「命胚」。且看:

  云床之上,有一仙葩含苞待放,仙葩为杏黄色,仿佛暖玉雕成。仔细看,这仙葩花瓣上绘有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亦有诗词歌赋、散文游记,仿佛一朵大地琼花。

  仙葩又似一个襁褓,其中包裹一个胎儿。胎儿白白嫩嫩、粉雕玉琢,四肢俱全,五官齐备,看着已经有满周岁的样子了。此时,胎儿的面貌长相也已经有了明显的特征,程心瞻看着胎儿,感觉陌生又熟悉。

  他很确定,这个胎儿自己之前没见过,但是,那种源自血脉深处的熟悉感又让他能一眼认出来——这应当是自己小的时候。在那么小的时候,记忆早已模糊了,所以程心瞻也是第一次看到自己小时候的模样,尤其是从旁观者的视角去看,感觉很是奇怪。

  从精气相交化生仙芽开始,到面貌清晰长成命胚这一步为止,一个道体人胎在形体上的全部发育过程便圆满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程心瞻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目睹了在自己记忆中缺失的这段经历,从而知晓了自己这一具道体人形的来源与长成变化,从而理解了什么叫【精气相合】、【骨肉相连】、【脉自心启】、【窍由天开】、【气行星斗】、【形返先天】等等变化。也正因如此,这使得他对于人体道胎的玄妙有了更为清晰透彻的感悟,对于自己肉身命藏的理解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这就是「元婴」境界的意义所在,也是「元婴境」又被称作「道胎境」的根本原因。

  完成命胚发育的下一步,便是元神注照,使得精、气、神三元结合,赋予命胚以灵性,成为一个真正的灵胎,踏足四境。

  不过,在这之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

  开窍。

  全身三百六十五个周天窍穴中的最后一窍。

  自结丹以来,他一边兼顾三四境的修行与除魔之事,一边继续开辟闭塞窍穴,时至今日,终于来到最后一关。

  最后一处窍穴,他留在紫阙与绛宫之间,位于神照路线上,此窍开辟,周身圆满,也刚好可以直接神照成胎。

  此窍名为「紫宫」,正处于紫阙与绛宫的连线之上,位在绛宫上一寸六分。任脉气血在此化为温湿水气覆盖胸腔,如同紫微垣护持心肺而得名。开辟此窍有顺气消闷、清肺解烦,防止气逆倒冲、淤血积痰等神效。

  此窍两仪属阴,五行在水,程心瞻便以水府中的癸水法力缓缓化开窍穴。

  窍穴开辟的越多,经验越丰富,手法也就越为老道,用时自然越少。对于这最后一处窍穴开辟,尽管程心瞻还颇为小心,以免欲速则不达,但还是仅仅用了三天功夫便完成了窍穴开辟。

  “哗啦啦——”

  内景世界中,响起一阵水声。

  紫宫穴被点亮,胸腔处,在心肺之外的位置,一处漆黑暗淡之地骤放光明,发正紫灵光,又有波光涌动,仿佛是一颗高悬在内景世界中的紫微星。

  “呼——”

  与此同时,不光内景世界,随着程心瞻周身窍穴全开,外界亦有变化。

  他周身毛孔一齐张开,一股浊气从体内排出,化成一股劲风往四周吹拂,云海翻腾。这还不算,他的肉身同样大放光明,三百六十五处窍穴位置一齐放光,赤、白、黄、黑、青、金、碧,等等等等,姹紫嫣红,炫目迷离,光耀四方。

  紧接着,天空骤然一暗,云梯山方圆三百里内一片漆黑,囊括了大半个伶仃洋与南海沿海。不过,这片黑暗只持续了很短一小会。很快,夜空又亮堂起来,星辰一颗一颗浮现,闪耀放光,不一会功夫,便是繁星点点,辰光涌动,把地上重新照亮。

  星光迷蒙,而且一闪一闪的,像是风吹过树叶后漏下来的阳光,并不刺眼,绚烂又柔和,与程心瞻肉身光芒交相辉映。

  其中,最为显眼的,便是星空正中央的那颗紫微星,就在程心瞻的正头顶上,大放光芒,只一星之光便盖过所有星辰,仿佛帝王出行一般。而紫微星在天,华盖在顶,青龙在侧,白狮在阶,又有高峰临海、白云环绕,更是把处于山巅之上的程心瞻衬托的仿佛一位临凡的道君。

  ————

  庾阳,梅林山。

  梅林山与云梯山相隔伶仃洋而对望,看着西方繁星日现,徐师仁惊道,

  “紫微乘舆罡?”

  徐师仁的表情显得分外诧异,觉得这太不合理了。那片白日星空的正中央就是云梯山,这很好辨认。可云梯山上都有谁?

  昨非子?

  不可能。

  那个边荒蛮夷之地出身的妖魔怎么可能招来紫微星垂顾,就算是他偷天造化破五境都不可能引发如此异象。这还不仅仅和境界相关,更多的是关乎圆满、宝相、法意、命格等等。

  所谓「紫微临大角,皇极正乘舆」,「紫微乘舆罡」是帝王异象,古来罕见。得此罡者,莫不是肉身得宝相、境界得圆满的命格高贵之人。这种人在修行上往往横压一世,在法统上要么推陈出新、要么继往开来。如若生在道门,那就是执掌牛耳、振兴门庭的道君领袖人物。

  四大天师,紫虚元君,葛洪仙翁,虚靖真君,开化真君,广惠真君,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有这样的命格。

  现在看来,道门中又多了一位。

  云梯山上引发异象的人也只能是他了,万法派的万法经师,东方道门共尊的仁惠广法先生。

  但徐师仁还有疑问,广法先生三天前才出关,说是决定要神照成胎,可即便是选择在云梯山这种前线危险之地,又怎么可能只三天就破境?最重要的是,就算是破了境,那为何未曾听到琴音呢?

  可若不是入四境,又怎么会引来如此大的动静?

  徐师仁百思不得其解。

  不过,他并没有纠结太久,他想,不管是已经破境还是正在破境中,广法先生现在肯定是处于极为重要的关键时刻,在云梯山这样的地方,不可无人护法。

  于是,徐师仁向邹师正传音,拜托其看顾好三山防线,随即,便身化流光,横越伶仃洋,往云梯山飞去。

  ————

  庾阳,银湖山。

  邹师正接到了徐师仁的回音,也看到云梯山上的异象。他心中亦有护法之念,但也知道新建的三山防线不容有失。如果四境修士全部走空,南海妖魔必然进犯,所以也只好安坐不动,但目光也是一直紧紧盯着云梯山方向。

  ————

  庾阳,飞霞山。

  董守仁没有邹师正那样的顾虑,他看到云梯山上紫微星现后,第一反应就是自家经师在闭关破境引发了异象。紫微帝命,在当代道门中,除了自家经师,还会有谁、还能有谁是这样的命格呢?

  虽然他并不太理解为何两年前经师还在飞霞山上炼丹参悟果然真形,怎么两年后就要入四了。但这并不妨碍他立即起身离开飞霞山前往云梯山护法。

  至于镇守飞霞山与北江防线,这事肯定要排到自家经师破境后头去了,自己这般取舍,任谁也挑不出错来。

  ————

  三湘,崀山。

  时通玄看向南方那一片星夜,先是惊诧疑惑,继而恍然欣喜,然后是心急如焚。

  他怎么会选择在那破境呢?

  广法先生在庾阳先后收复云梯山和梧桐山,打跑恶鬼子和胡海泷两位四境妖魔,人尽皆知。时通玄自然也知道自家经师就在庾阳,并以云梯山为临时道场。

  这位也不愧是跟董守仁搭档多年的老伙伴,原纯阳、元阴两殿副教主看到云梯山上的紫薇异象后的第一反应一模一样,这只能是自家经师!

  他传音副教主华瑶崧,命其看守山门,监视南荒,自己则是化作一道阴阳玄光飞速南下。

  ————

  庾阳,云梯山,天梯顶上,澄心殿前。

  自修行之初观想昴日星官辟心府以来,参道五十余载,终于在今日开窍圆满,得命藏之机。程心瞻只觉心中一块巨石落下,精神放松,通体舒泰。

  不过,他也没想到自己只是贯通全身周天窍穴便有这等异象,亦感到些许意外。他抬手向天,屈臂虚招,于是天上的穹顶星夜便化作一道辰纱,飘落下来,垂落到他手中。

  他收了罡纱,顷刻炼化,前有宗门所赠「弱水洗星罡」和法山主所赠「蜉蝣星海罡」,这便是他收获的第三道星罡了。天罡何等难得,这般看来,自己或许与星道有缘,往后倒是可以多花费些时间在这上面。

  他如此想着。

  这当然是后话了,程心瞻炼了罡煞,继续自观,体察周天窍穴全通带来的变化。

  因为同修内丹道、存神道、纯阳道以及境境皆圆满的原因,他的周天窍穴全通和别人还有些不一样,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在破境前夕引发了紫微异象。

  首先,他的肉身自放宝光,同时达到了内丹道中的「紫琉璃体」、存神道中的「黄庭道胎」以及纯阳道中的「纯阳金身」三种法身境界,无缺无漏,无尘无垢,无滓无邪。

  其次,阳神、阴魄、诸内景神,无不欢欣鼓舞,自发诵经,《宗旨》、《密旨》、《太阳》、《太阴》、《雷书》、《鬼篆》、诸神仙宝诰,交响呼应,仿佛仙乐。金丹盛放金华,命胚酣睡含笑,诸法宝大放神光,共襄盛举。

  至于精血激荡生香、行气奔流若河、元神闪耀三光,更是不必多提。

  说句最直观的话,以他当前的肉身状态,如若还有人想咒他,非仙人下凡不可成事。

  程心瞻微微一笑,决定趁热打铁,立即开始神照。

  ————

  他喜欢未雨绸缪、心瞻神瞩,所以在多年以前,便想好了独属于自己的神照之法,并早已做好了准备。

  他根据自己的元神特点以及所修大道,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名为「三光同天」的神照法门,名字借用了一种道门仪轨。

  三光者,日、月、星也。

  三神者,爽灵、幽精、胎光也。

  程心瞻以魂魄分阴阳,阳魂阴魄,阳魂历劫生化成就元神,即为阳神。

  而三光为光明之源,驱逐永夜黑暗,为阳;三光高悬于天,位于清气之中,相比于地、相比于浊,为阳;三光日升月落、斗转星移,变化永不停歇,为阳。

  以三光养三神,正合天地之理,阴阳大道。

  阴阳无限可分。三光中,日为太阳,月为太阴,星为太和,在阳的一面中又有阴阳之变。而爽灵元神司澄澈、掌慧鉴,对应阳和之气;幽精元神统形骸、役欲津,对应阴纯之气;胎光元神镇丹元、固命蒂,对应太和之气。

  以三光养三神,正合天人感应,道法自然。

  多年以来,程心瞻晨祭爽灵元神,夜游幽精胎光,吸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更是以日罡、月罡、星罡供应不停,时时刻刻滋养沐浴。时至今日,三神端坐紫阙,自发三光,照耀内景,通达百窍。

  此刻,他收束意念,内敛神光,做着最后的准备。

  百息后,他舒缓精神,放松肉身,内视绛宫。

  于是,金、银、紫,三色神光自三道元神身上发出,从紫阙高楼中缓缓垂落。

  三神如泉,神光如水,如瀑跌落,似缓实急。

  三光如银河泻地,直接越过面部诸穴,灌入「承浆」,搭鹊桥,连通天地,依次穿越「十二重楼」,由脑入身。

  神光穿越狭长的「十二重楼」,速度却是越流越快,仿佛喉窍是给神光加了速。入身后,神光挟加速冲势,飞跃入「天突」,进任脉。跨越胸腔门户,神光再无阻碍,一路飞流直下,过「华盖」、穿「玉堂」、渡「紫宫」,最后直达绛宫。

  这便是程心瞻的神照路线,短而直,快而稳。

  这自然不是想做到就能做到的,这其实有赖于他在开辟窍穴过程中,先后炼成的多道命藏神通。「承浆」穴神通——「万川归海」,能藏气纳灵于方寸,所以能兜承神光;「十二重楼」神通——「潜龙跃虎」,能促发心火下降与肾水上升,专门用来调控上下,所以能加速神光穿行。而任脉下行是程心瞻结丹时,雨罡入黄庭的途径路线,由太阴皇君骑虎开路,并历经多年灵气冲刷,早已异常开阔通达。

  正是因为有过往积累,是以今日神照格外顺畅。

  三光照入绛宫,没有丝毫损耗,尽数倾泻在命胚之上。酣睡中的命胚眼皮微微一动,似乎是有所察觉,像是晒到了暖洋洋的阳光,嘴角微扬,显得颇为享受。

  程心瞻修道甲子有余,其心肾之精、金丹之气、元神之光,人身三宝于此窍、于此时开始交融相通。

  “咚!”

  忽闻异声,此声极响,但又清丽悦耳,像是一滴露水滴入了清晨平静的山湖中,“叮咚”声清脆悦耳,蕴含着勃勃生机。又像是有雅士在山间拨琴试音,其声清越,余声不绝。不过无论是像水声还是像琴声,这道声音在山间回荡后似乎都是被群山放大了,大到仿佛雷霆在滚碾群山。

  但实际上,这既不是水声,也不是琴声,而是命胚的心声。

  就在刚刚,命胚的胸腹处忽然跳动了一下。

  “咚!”

  又响了一声,声音自胎儿胸腔里发出,传出绛宫,传出肉身,传出澄心殿,传出天梯顶,传出云梯山。

  “咚!”

  再响一声,声音又好似是在云梯山之底发出来的,好像是大地的心跳,仿佛黄钟大吕一般,震响伶仃洋两岸。进一步的,声音传出庾阳,传出南海,传出西南,传出江南……

  “咚!咚!”

  “咚!咚!”

  胎音开始连绵不绝。

  与此同时,豫章、会稽、庆州、金陵、齐鲁、三湘、苗疆、滇文、西康、武陵、南海、东海、黄海等等地方,凡是程心瞻留过足迹、在地书上绘过景、作过志的,在此时此刻,地底一同响起胎音。

  震彻神州。

  正所谓:

  琴心三叠舞胎仙,声震九皋出霄间。

  万里乾坤同吐纳,山河有界法无边。 蜀山镇世地仙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